大數據監控中心故障會診 平均維修時間縮短一半
坐在電腦熒屏前,即可掌握數百個風電機組的運行情況,了解每個風場的實時風能采集數據。據介紹,LiGa大數據平臺像一個中樞,把中國海裝遍布大江南北的上百個風電場聯結成一張數據的網絡,機組運行時不斷產生的實時數據源源不斷地流回到數據中心。
“這里既是監控中心,也是會診中心。” 海裝風電研究院副院長董曄弘介紹,當有機組報出需要現場處理故障時,相關信息和數據就會呈現在運維專家面前。經過緊張的“會診”,一份帶有專業意見的故障處理單便會發回現場,現場迅速調集人員設備前往處理。
“過去,我們需要在每個風電場派駐運維專家和運維團隊,現場判斷問題后現場解決。自從有了LiGa大數據中心,在運維系統的幫助下,即可實現技術難題當即解決。”董曄弘介紹,以前的運維模式,不僅需要大量的運維團隊,難以做到人力和物資資源的整合匹配;同時各個風電場的數據是孤立的,專家之間的交流也極為不便,不能及時匯總故障數據來進行分析,中心建立之后,維修時間平均縮短一半,也降低的人力成本。
據了解,LiGa大數據平臺具備風資源評估、運維服務、全生命周期智能健康管理功能,不僅可以進行風電場前期全方位的分析工作,還可以對風電機組運行期間的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不斷提升風電機組的技術水平。
準確掌握風資源分布 實現風場建設精確選址
大數據技術的威力還遠不止于此。對機組健康狀態的管理,也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據介紹,一臺機組從裝機運行開始,數據就記錄下來了,可以準確地了解到它所經歷過的所有工況,從而準確地分析出它的疲勞狀態和磨損狀態,推算出每個部件的剩余壽命。
“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讓所有機組的狀態都變成透明的,就像隨時隨地給一個人做體檢一樣,他所有的疾病隱患和他的健康狀況都將無可遁形。”董曄弘作了這樣形象的比喻。
在中心大屏幕上,正顯示著一幅中國全境地圖,地圖上用不同顏色標示著全國每一寸土地上的平均風資源情況。據介紹,這幅圖像是來自于時間跨度超過20年時間的全國氣候資源數據的計算結果,水平分辨率達到了1千米級。
氣候資源平臺負責人王東霞介紹:“平臺還導入了地理環境信息數據、海拔高度及坡度數據,以及自然保護區和電網分布數據等大量的基礎數據。利用這些數據可以做風電場宏觀選址規劃,選定一個區域后,系統可以自動計算出機位分布,并預估發電量和投資回報等,為我們做風電場開發規劃節省了大量前期調研的時間。”
“數據就是我們的寶藏,當有了足夠的數據之后,還能做到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中國海裝顧問余紹清說,不僅可以打通供應鏈到產品之間的數據通道,每臺機組的設計數據、配置數據、質量追溯數據和運行結果相匹配,可以幫助發現設計和制造當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可以實時監控每臺機組的生產狀態,隨時檢查供應商的零部件配套情況,我們能夠對整個生產和施工過程有更全面的掌控。
同時利用大數據平臺,可以把風電裝備從設計開始,一直到制造、運輸、安裝、運行的全生命周期都納入到一個巨大的體系,讓風電各個環節連接成有機的整體,到那時候,風電裝備就仿佛擁有了靈魂,結合人工智能與能源互聯網技術,將會送出更多、更優質的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