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將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由分別不超過10%、15%,調整為原則上均不超過20%,并做好分類調節,對高耗能行業可由市場交易形成價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國家發改委緊隨其后對高耗能行業政策再次重申。近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
此次電價政策出臺對高耗能行業意味著什么?釋放了哪些信號?業內人士認為,電價是高耗能行業最為敏感的生產要素之一,從全面取消優惠電價政策到電價“閘門”打開取消上限,高耗能行業發展的用電“緊箍咒”愈來愈嚴。但電價只是調控高耗能行業的其中一環,還需整體發力優化產業結構。
倒逼高耗能行業轉型 高電價抑制作用明顯
早在2018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就指出,全面清理取消對高耗能行業的優待類電價以及其他各種不合理價格優惠政策,嚴格落實7個行業的差別電價政策,對淘汰類和限制類企業用電(含市場化交易電量)實行更高價格。
降碳目標下,針對高耗能行業的政策愈發嚴格。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今年上半年,青海、寧夏、廣西等9省份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隨后開展的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作為督察重點。
對高耗能企業而言,電價是生產成本的“大頭”。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記者:“高耗能行業是用電大戶,通常地方政府會給予優惠電價,而此次對高耗能行業電價漲幅不設限,就是通過電價向高耗能產業施壓,同時更加充分地傳導發電企業的成本壓力,抑制不合理的電力消費,改善電力供求狀況。”
高耗能產業也在積極尋找出路。賽迪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指出,高電價直接影響高耗能行業收益,需要企業更加重視節能降耗和技術創新,加快改造升級,調整產業布局等。Agora能源轉型論壇中國電力項目高級顧問尹明指出:“這充分體現中國控制高耗能耗電增速的決心,政策可謂‘一石三鳥’:倒逼高耗能產業提高能效水平、淘汰落后產能、提高部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強力調控下,高耗能用電增速下滑明顯。中電聯日前發布的《2021年1-9月電力消費情況》顯示,今年9月,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合計181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8個百分點。
各地電價政策陸續出臺 終端產品價格上漲明顯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通知》指導下,各地將陸續出臺高耗能電價政策。林伯強認為,在當前電力供需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高耗能行業的電價迎來較高漲幅,這對高耗能行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10月9日,內蒙古出臺交易電價細則,其中,電石和PVC行業電價在0.3112元/度基礎上上調0.25元/度,對該地區電石法PVC噸成本抬升幅度達千元以上;浙江省發改委10月3日發布了《浙江省關于建立健全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和單位產品超能耗限額標準懲罰性電價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對單位產品能耗超過國家強制性或地方限制性能耗標準規定的單位產品能耗(電耗)限額標準的用能單位,其生產經營用能量按當量值折算成用電量執行懲罰性電價。
國家統計局10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受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業產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工業品價格漲幅繼續擴大。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2.9%,水泥等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上漲2.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上漲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1.8%,合計影響PPI上漲約0.57個百分點。
化工行業某知情人士表示:“今年9月以來,高耗能終端產品漲價明顯,原料金屬硅價格猛漲,有機硅單體價格直線式上升,年初有機硅單體的價格是2.18萬元/噸,9月底國內報價已高于6萬元/噸。電石價格從去年9月3000元/噸漲至今年的7000元/噸,這種漲價幅度和速度前所未有。”
林伯強指出,總體而言,高耗能行業產能將有所下降。“市場交易下,高耗能用電價格上漲,成本增加,除非不生產或減少生產,這將影響下游其他產業。《通知》指出,有序推進用戶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具體還要看市場供需缺口情況。”
警惕階段性供應缺口 多措并舉監管高耗能
“高耗能行業”已成為行政審批、行業監管的重點對象,那么,調控電價對遏制高耗能行業野蠻生長作用幾何?
上述化工行業知情人士指出,電價上調可致高耗能企業成本有所上漲,但大宗商品價格上行的漲幅遠大于電價上漲漲幅,短期內電價調控對整治高耗能企業有一定作用。“但從長期看,隨著差別電價調控措施及能耗雙控政策約束力度不斷加大,企業電價成本和被限產或停產的壓力日趨增加,相關行業供給能力將出現階段性缺口,對于下游配套產業以及產品價格產生一定沖擊。”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產能置換、升級降耗、使用清潔能源成為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主要措施,也將成為替代煤炭的新優勢。但目前在能耗雙控指標的即時壓力下,高耗能行業缺乏適度的轉型時間規劃,落后產能、高耗能項目合法有序退出的政策缺位等問題需引起重視。
如何全方位管控高耗能行業?業內人士指出,各地政府應制定合理可行、循序漸進、有的放矢的能耗雙控措施。避免將所有企業關停限產,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建立評價跟蹤機制,結合企業能效提升實際,進行差別化管控和市場化激勵。同時,政府部門應從財稅、價格、市場和金融等方面充分助力企業,制定鼓勵落后產能轉產轉型的激勵性政策。探索設立公平轉型機制和渠道,建立有效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
“金融機構應適應業務轉型要求,加大對高耗能企業綠色更新改造項目的調研力度,最大程度了解授信資金流向和項目降耗效果,避免信貸導向出現‘一刀切’,有效滿足企業在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等減碳過程中的融資需求,結合綠色金融支持及鼓勵政策,加大對綠色信貸的投放力度。”上述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