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水利部的消息,國際灌排委員會8日晚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我國申報的4項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選。
這四項水利工程分別是天寶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和桑園圍。
天寶陂位于福建省福清市,壩體長216米,其中150米為唐至明代所修的舊壩,采用澆灌鐵汁的方式加固壩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大型蓄淡拒咸水利工程。時至今日,天寶陂依然灌溉著下游1.9萬畝耕地。
龍首渠引洛古灌區,位于陜西省渭南市,漢武帝時期的龍首渠,創造性地采用了“井渠法”施工,解決了穿越鐵鐮山3.5公里隧洞施工的難題,因此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渠。
經過歷朝歷代對洛河的開發利用,發展為今天的洛惠渠灌區。現代的龍首渠引洛灌區已發展成為灌排體系完整的大型灌區,工程由大壩、灌排渠系及配套設施組成,分設洛東、洛西兩大系統,包括總干渠1條、干渠4條、分渠13條,總長248千米,灌溉渭南市澄城、蒲城、大荔三縣74.3萬畝農田,惠及人口69萬,累計引洪淤灌、改良鹽堿地23萬畝,引水114億立方米,消納入黃泥沙2億噸。
白沙溪三十六堰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是浙江省現存最古老的堰壩引水灌溉工程。始建于公元27年,目前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達27.8萬畝。
桑園圍位于佛山市,始建于北宋,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圍而成,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基圍水利工程,開啟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大規模基圍農耕開發的歷史。
今年與中國的4項水利工程遺產同時列入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還有來自印度、伊朗、日本、韓國、南非的10個項目。
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量已達到105項,遍布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五大洲的16個國家。其中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已達23項。幾乎涵蓋了灌溉工程的所有類型,是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