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士世界經濟論壇網站在題為《數字化的中國農民如何創造后疫情時代的未來》的報道中指出,2020年初,中國政府宣布國家“數字鄉村”試點計劃,這是邁向“數字中國”的最新努力。數字技術正在改變傳統農業模式,讓農業更賺錢。
巴西農業新聞網報道稱,中國科技巨頭憑借先進的數字技術和完整的商業模式,能夠系統性解決農業數字化問題,從而提高生產效率,跟蹤產品安全,促進精準營銷并建立農業品牌。數字農業已經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新亮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為中國的鄉村地區及農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出現了農產品生產、運輸和加工受阻,外出務工人員無法復工,春耕備耕工作勞動力不足,脫貧農民面臨因疫返貧等一系列問題。
在此期間,基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的數據資源和數字技術發揮了巨大優勢,不僅助力鄉村地區實現精準化、高效化疫情防控,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農村農業規避了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生產環節,線上購買農資、專家網上指導、無人機噴灑農藥——數字技術幫助多地實現“云上春耕”。每年三四月是春耕農忙時節,受疫情困擾,農民在家中出不去、專家在外地進不來,在線技術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消費環節,在線直播宣傳、網上下單訂購、智能物流配送——數字技術幫助農民加速“云上銷售”。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日前指出,今年農產品線上銷售保持了兩位數增長,預計前三季度網絡零售額超過3000億元。
在產業升級方面,數字技術有益于培育“互聯網+訂單農業”,建立產銷銜接服務平臺,促進消費需求與農業生產高效匹配,形成“BT(生物技術)+IT(信息技術)”的產業發展新模式。
中共十九大以來,數字鄉村成為了數字中國發展的題中之義。一系列推動數字鄉村發展的舉措,充分肯定了數字動能在鄉村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的現實價值。
為落實數字鄉村戰略,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首先,農產品主產區建立了大規模的物聯網觀測體系,采集信息自動化實現準時、高效,為農技專家遠程指導提供基本信息。第二,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覆蓋鄉村,讓農村也用上4G網絡,令數據存儲、傳輸更便捷。第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農業機械裝備插上“無人化”翅膀,無人機播撒、無人駕駛插秧機等設備助益農民減少人力使用,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全國大數據中心建設正在提速,建設全國性大數據基地及節點城市,形成數據中心網狀結構,共同為全國性大數據應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當前,中國數字鄉村計劃的實施仍面臨投入產出比較小,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數量少、效益低等問題,對于個體農戶來說,進行大額數字化投入短期內不太現實,也阻礙了數字鄉村的進一步發展。為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和相關部門還需繼續鼓勵降低數字技術成本,構建數字技術落地的生態,讓小農戶得到政策保障、金融補貼,共同擁抱數字技術。
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人認識到了發展數字鄉村的迫切性、重要性、必要性,但如何讓數字鄉村在后疫情時代實現常態化發展、真正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提振鄉村經濟,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