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電開發布局日漸優化的背景下,我國風電開發重心向中東南部地區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2019年中東南部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比超過一半,為持續調整產業布局、加快區域能源轉型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在近日于河南鄭州召開的中東南部風電開發研討會上,與會人士認為,中東南部風電開發大有可為,但仍然面臨著商業模式較為單一、生態環境保護遭遇“一刀切”、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等難題,需要產業鏈各方形成合力,共謀突破。
低風速風電開啟高速發展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研究員朱蓉表示,中東南部地區以低風速風能資源為主,河南、山東、江蘇和安徽的風速隨高度增加較快,但仍屬于低風速資源。據測算,中國陸上80m高度低風速風能資源技術待開發量為4.9億千瓦,100m高度為5億千瓦,120m高度為4.6億千瓦,140m高度為4.1億千瓦。
最近兩年,伴隨分布式能源興起,低風速風電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業內認為,中東南部的低風速資源若高效利用,足以支撐風電“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河南省能源局副局長李勇剛指出,河南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已經突破20%,風電累計裝機達到835萬千瓦。“十四五”期間,風電產業如何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為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提供強大動力,值得風電行業認真思考。
據介紹,中東南部地區的風電開發目前仍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首先,是生態環保問題,這是阻礙中東南部風電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商業模式如何創新的問題。
低風速平價更需針對性技術方案
中東南部地區的風速低、地形復雜,因而對風能資源評估、開發設計、機組選型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其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各類創新技術和應用的支撐,更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
當前,陸上低風速風場造價約為6500元/kW,年等效利用小時2000-?2500時,度電成本約為0.29元/度。根據業內預測,未來,采用創新的技術解決方案,風場造價將逐步降低到4500元/kW,度電成本有望降至0.17元/度。
與會人士判斷,按照當前的發展趨勢,單機容量3.xMW將是未來低風速區域的主要機型,與此同時,4.xMW機型也將迅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某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表示,隨著平價時代的到來,風電整機制造商會面臨更大挑戰。需要從產品質量、技術服務、交付保障等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風電業務能力,進行數字化轉型,通過資產可視、收益可視、過程可視,發揮出智慧風能資源、智慧設計、智慧建設、智慧運維、智慧共享平臺的特色,實現降本增效。
位于河南省濟源市大峪鎮的朝村-神仙洞分散式風電項目,由某新能源投資建設,共采用20臺三一重能風機,使可開發資源風速下探到創紀錄的4.5m/s。該項目于2019年7月開始吊裝,2019年12月全容量并網,協同某工程機械資源優勢,實現了風場建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其年滿發小時數超過2000,度電成本比同行低5%-10%。
開發模式商業模式有待創新
在中東南部地區風電開發中,分散式風電是主力軍,但受商業模式單一等因素的制約,分散式風電的價值在我國一直未能得到充分釋放,影響到了中東南部地區的風電發展速度。
某科技總工程師翟恩地表示,相比補貼時代,在平價時代,項目容錯空間更小,需要在各環節提高質量,保障“高質量”收益資產。
而要實現低風速風電的高質量發展,商業模式的創新必不可少。
某風電金融業務負責人閆春濤表示,通過村村通、廠廠通、路路通的“三通”模式,實現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建設,可以將分散式風電項目整合成集中式風電項目。這有利于進一步提升項目的經濟性;便于為項目尋找融資機構;便于項目開發、建設、后續運維管理以及交易轉讓。
業內人士表示,只有創新的技術解決方案、良性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二者相輔相成,才能真正撬動平價時代的低風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