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環境下,中國的汽車行業也迎來了嚴酷的“寒冬”季節,好消息是5月份的汽車產銷量的環比、同比均有所上漲,這證明,我國汽車行業正在復蘇。另一方面,我國汽車市場的恢復速度是緩慢的,這也反映出,我國國內的消費信心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環比延續了上月增長勢頭,銷量增速更為明顯。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4萬輛和8.2萬輛,環比增長3.5%和12.2%,同比下降25.8%和23.5%。消費信心不足。新能源汽車市場正逐漸回暖。
今年5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8.7萬輛和219.4萬輛,環比增長4%和5.9%,同比分別增長18.2%和14.5%,增幅比上個月分別擴大15.9和10.1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66.0萬輛和167.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4.5%和8.9%,同比分別增長11.2%和7.0%,增速已由負轉正。
對此,葉盛基分析,市場回暖的原因在于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汽車產業基本實現全面復工復產。在國家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等政策“組合拳”的促進下,消費者的信心增強了,受抑制的市場和消費正在逐步釋放。
而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汽車的性能和服務正在不斷提升。“我們的L3級自動駕駛系統目前已完成上萬個場景匹配測試和5000萬公里路測。”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說,在交通擁堵場景下,系統最高可支持時速40公里以下的無人駕駛。專家認為,新技術會讓汽車變得更加“聰明”,帶來新的消費增長點。
“北京等城市對汽車的剛需是很大的。”葉盛基說,今年下半年北京擬向“無車家庭”一次性增發2萬個新能源指標,雖然有積極作用,但客觀而言效果有限。各地應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出臺的穩增長、促銷費政策,給限購“松綁”,特別是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更應該大大放寬。同時,要在城市規劃、道路設施、交通管理、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多下功夫,促進汽車消費和城市建設協調發展。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當前,我國汽車產業并沒有過剩,市場仍有需求。汽車產業鏈條長,能夠拉動鋼鐵、橡膠、玻璃、皮革制造等150多個行業,促就業功能強。因此,政策著力點應從限制汽車消費轉到引導汽車合理使用上來,解決擁堵等問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自2019年 7月以來補貼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面臨較大下滑壓力,隨著疫情影響消退、各地方政府消費刺激計劃落地,新能源汽車發展將進入另一個市場環境“政策+產品升級“,只有產品升級不斷夯實新能源汽車需求拐點,才能引領行業景氣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