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蔓延,人們不得不“禁足”在家中,但百無聊賴的生活卻讓日漸沉寂的電視活躍起來。2月16日,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每日戶均觀看電視機時長近7小時,創下了近幾年的新高。誠然,隨著年輕人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多,電視收視率節節下降,彩電的銷售也一度萎靡。但要注意的是,疫情期間攀高的收視率只是一時好轉,彩電企業想讓人們回歸客廳,還需要在軟硬件方面拿出更多的看家本領。
收視上漲
據廣電總局節目收視大數據系統統計,1月25日至2月9日,全國有線電視和IPTV較去年12月日均收看用戶數上漲23.5%,收視總時長上漲41.7%,電視機前每日戶均觀看時長近7小時。往年一般是除夕至初七為收視高峰,而今年的收視一路高漲,初十至十六的日均收視總時長較除夕至初七上漲了3.2%。
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和相關廣播電視節目投放量日增,防疫抗疫相關節目收視持續上漲。1月26日全國衛視疫情防控相關節目播出時長是1月25日的3.7倍,至2月1日達14.6倍,戶均觀看疫情防控相關節目的次數為1月25日的22.1倍,此后節目供給和收視一直保持高位。
這與過去幾年日趨下降的收視率形成鮮明對比。中國雖是電視人口大國,但并不算是電視收視消費的世界大國。來自Eurodata的數據報告顯示,全球94個有收視調查的國家和地區,2018年人均每天收看電視時長是175分鐘;而我國12.8億的城鄉電視觀眾,同期人均每天收看電視時長只有125分鐘,兩者相差50分鐘之多。
CSM(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自2000年開始通過全國測量儀調查網對城鄉電視觀眾進行收視測量。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時調查啟動迄今人均收看電視時長最高的年份,達到164分鐘,之后則一路走低;至2019年中僅有117分鐘,又是一個近50分鐘的差距。
市場低迷
互聯網視頻的迅猛發展是近年來電視大屏收視時間減少的主要原因,觀眾從電視大屏向電腦屏和移動屏,尤其是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屏的遷移,使得電視大屏消費時間被明顯分流。
2018年底,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互聯網調查統計報告指出,包括網絡視頻、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等在內的互聯網視頻消費行為共占去移動網民APP應用時長的26.5%,在幾乎所有網民都是移動網民的前提下,換算成網民人均,約合每天打開在線視頻應用63分鐘。
收視率的下降,使得彩電市場的發展也陷入瓶頸。奧維云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彩電市場出貨量為2.26億臺,同比增長0.4%;中國彩電出口規模為9356萬臺,同比下滑3.1%,為首次回落。具體到國內市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為4772萬臺,同比下降2%,零售額為1340億元,同比下降11.2%,行業均價為2809元,同比下降9.4%,創十年最低。
奧維云網消費電子大數據事業部總經理朱圓圓認為,彩電行業經過60余年的發展,已經是一個高度成熟產業,隨著中國經濟邁入新周期,彩電行業也發生各種變化。而在存量市場時代,最大特點是規模增長乏力,品牌競爭加劇。
幾年前,互聯網電視企業的入局,讓彩電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包括樂視、微鯨、看尚、暴風TV等在內的品牌,紛紛掀起“硬件補貼戰”,甚至虧錢賣硬件,而他們也確實憑著低價優勢占據了一部分市場。
拐點未至
那么,今年春節期間暴漲的收視率,會不會是彩電行業回暖的拐點呢?
產經觀察家丁少將認為,春節期間由于放假和疫情的影響,電視開機率和內容消費時長有顯著提高是正常現象,在意料之中。“據此,我們不能判斷電視銷量未來就會有明顯提升。”
還有分析稱,疫情期間只能待在家里,傳統電視是被動式的增長,疫情結束也就回歸正常;而且,這期間不光傳統電視增長,智能電視通過視頻APP看也會增長。
不過,要想讓日漸熱衷手機和網絡的年輕人真正回歸客廳,“電視企業要努力做到兩點:一是持續推動顯示技術的升級,讓用戶直觀感知迭代技術的好處;二是落地擊中用戶痛點的場景創新,讓用戶實現從看電視到用電視、玩電視的轉變。”丁少將說。
為了吸引用戶,彩電企業確實在不遺余力地創新,普通的智能電視甚至已經滿足不了年輕用戶的需求。近日,海信正式宣布推出社交電視云享版,在升級6路視頻通話功能基礎上,最新一代的社交電視打通微博大V社交圈、開啟無需下載的電視云游戲體驗,并升級了霸屏分享家庭留言板、魔鏡、魔力秀等功能。